灾难中的媒体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4 00:59:01人气:1

视频:死亡日记状态:BD1024高清中字年代:2008
主演:肖恩·罗伯茨梅根·帕克米歇尔·摩根祖舒华·克洛斯更新时间:2022-09-28 19:26:41
JasonCreed(JoshuaClose)和一帮朋友正在森林中拍摄一部恐怖电影时,从广播上得知了死去又会活来的活死人的新闻,他们行动如僵尸,数目正如瘟疫般在迅速扩大。另一位导演TonyRavello(ShawnRoberts)坚持认为这不过是媒体在制造新闻,但多数人都感觉到凉意正从背后袭来。胆小的男主角Ridley(PhilipRiccio)率先逃往不远处自家的别墅后,一帮人跟着Jason的女友Debra(Mich…
继《LandoftheDead》对集权统治浅薄而失败的探索之后(那部片子实在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烂片),Romero在这部片子里将注意力回归到了比较现实的一些问题。影片浮光掠影的提到了很多方面的问题,诸如人类本性的探索、宗教意识、信任危机、人类一些比较真诚的感情等等。但是最有意思的部分则是关于媒体,那些信息传播的媒介。随着传播技术的进步,在灾难面前,媒体的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它以其快速的反应能力和强大的资料传播能力,不仅记录着事件的发生,而且还逐渐影响者事件地发展。著名的战地记者罗伯特.卡特说,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战火不够近。直至今日,实力雄厚一些的媒体都能将触角伸到事件发展的最前线了。现在的对媒体来说,问题不是拍到了什么,而是传播了什么,或者说,选择性的拍摄到了什么。尤其在灾难中,这点更为重要。影片中几次出现了主流的媒体即电视。对这个媒体的描述政治意味比较浓。这一媒体本着政府平和稳定的原则进行报道。它们展示了事件的一部分,但随即又有戴着墨镜的警察(有意思的象征形象)出来解释,一切都在掌控之中市民不要恐慌。电视的这种策略是相比完全的隔离是有很大进步的,至少在说服力强了很多。因为网络的兴起是事件的发生不可能完全被掩盖,半真半假虚虚实实的方式更容易让普通人相信从而起到安抚大众情绪的作用。由于有着稳定大局的挡箭牌,这种策略往往为当政者所采用,以免造成社会恐慌使局势完全失控。但是显然这是一种目光短浅的策略,影片也做出了这种判断,即主流媒体的失语让网络透露出来片面信息和恐慌情绪以几何数量级传播,最终加剧了事件朝着不可控制的方向发展的速度。面对灾难,人们极易产生恐慌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又极易在群体中扩散蔓延,不加以引导势必造成完全的混乱。对真实事件的掩盖当然可以避免它可能引起的恐慌,但是信息真空状态之谣言往往趁虚而入兴风作浪。人面对灾难的脆弱心理,再加上谣言的推波助澜,造成的混乱会远远大于事件的本身。前些年非典疫情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媒体反应过慢,而且报道的透明程度不够。3.14西藏事件,媒体的反应是比较快的,但是政府在一开始的几天采取了上述的错误策略,使得一开始的那几天,我们的媒体在宣传上大大的处于弱势;藏独分子的宣传以及西方倾向性报道在国际社会铺天盖地的展开几乎完全占领了宣传阵地——面对这种灾难,宣传就是一场战争。这几天宣传的弱势,给我国在国际社会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也使得很多不明真相的西方普通民众产生了被误导的印象。不要抱怨英国和法国藏独分子的猖狂,3.14后的几天,宣传的弱势就给圣火传递的困难埋下了种子。最近汶川的地震,我们的媒体就采取了相对透明的报道方式,比较及时真实的报道了灾区现状,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灾区的基本稳定。应该来说,他们的表现是很不错的,特别是lcc发表关于应正面报道为主的指示之前。我对于“负面报道”或者“负面消息”这样的称呼感到由衷的恶心。痛心疾首的说这个词批判媒体的人,散发着腐朽的官本位气息。灾难就是灾难,事实就是事实。对于事件的描述,只有“事实”和“谣言”。对于谣言,我们当然应该努力识别并予以唾弃;但是事实就是事实,不管是好是坏,它都真实的发生了,民众有权利知道,而有良知的媒体也应该把它传播出来。一个更加透明的报道更有利于我们认识事件,虽然会展示一些对于政府不好的消息,但同时也更能让民众睁开双眼,使谣言破灭。况且作为政府,本就应该接受媒体的监督,媒体有这个权利同样也有这样的义务。只要是人做事情,肯定都会有好有坏,对坏事的揭露只是会让相关官员有些不快甚至影响其仕途,但是却能促使政府改正并且避免将来同样的过错。对与所谓“负面消息”的报道并不会让民众揭竿而起扛着锄头闹革命,他只会让更多的人睁开睁开眼睛去监督。试问这样的报道,有什么“负面”可言呢?况且还能避免敌对分子恶意的煽动与攻击。影片中提到的另一个重要的媒体就是网络。电影的主人公也是用这一媒体实践自己展示真相的理念。这当中当然有导演理性化的成分在里面,特别是某帅哥义正词严的说,“面对这样的形势,我怎么能躲在暗示苟且偷生呢。不!我要记录下事件的真相,死后让后来的人知道发生了什么。”老实说,这句台词相当的煽情,体现了勇敢正义的美国人民,尤其是美国未来的新闻工作者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情怀和正义感。可惜,这个情节实在是太理想化了,只能让少不更事的年轻人热血沸腾。倒是影片的一句旁白让我觉得很有道理,“(网络)上消息越来越多,每个人都通过各种方式发布着各种各样的消息。事件变得越来也扑朔迷离,不知道该相信谁的。当消息多到一定程度,传达的只是——噪音。”这段话道出了对媒体进行监督的必要性。没有监督的媒体必然走向混乱,因为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掌握了真理代表了真相。这个结论很具有现实意义,因为至少在中国,网络媒体虽然是开放的,多数的人只是简单的从中获取消息,而且多数没有怎么去甄别消息的可靠性。这种情况下,如果缺少监督,误导这个开放媒体传达的消息就比较的简单,只需要几个人专门兴风作浪就可以了。虽然现实的网络是有监管的,但“网特”、“五毛”、“五分”等等砖头依然在网络上满世界乱飞。不管这样的人是否存在,却道出了在透明报道的基础上,对网络媒体监督的普遍希望。地震的灾难依然存在,灾后重建依然困难重重。这时候的网络也是谣言四起,且有越来越难以分辨的趋势(这也和心理学的研究吻合,人类撒谎的能力近乎完美而对于谎言的识别差不多停留在随机水平)。再次,对不辞辛劳传播一线消息的网友和识别拆穿谎言的网友表示深深的敬意。他们没有义务去做这样的工作,但良知和正义感让他们坚持了对事实和真理的追求。通过手提DV的方式拍摄此片,极大的降低了本片的制作成本,却没有削弱电影的表现力,这一点很值得肯定。当然电影依然有些流于表面不够深刻,但是作为一部以僵尸为噱头的商业片,做成这样不错了。http://neverwas.blogbus.com/logs/21550209.html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