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把手教你如何拍出复古老片?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3 16:16:02人气:0
视频:爱之女巫状态:正片年代:2016
主演:萨曼莎·罗宾森吉安·基斯劳拉·沃德尔杰弗里·文森特·帕里塞更新时间:2023-12-29 13:09:41
小镇上新搬来了一位名叫爱莲(萨曼莎·罗宾逊SamanthaRobinson饰)的女子,拥有着妖冶美艳的外表和小女孩一样单纯内心的爱莲成为了镇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表面上,爱莲是一名手工艺品制作师,经常会在家制作各种各样五颜六色的药水和肥皂,可实际上,她的真实身份是一名女巫,她为自己配置了法力强大的爱情药水,希望能够利用魔法找到真正爱她的男人。 很快,爱莲便遇见了一位名叫金(克…
《爱之女巫》很是奇特,它的复古性爆棚,从摄影、布光到拍法,都在高度还原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英、美撒旦巫术片及赫苏斯·弗朗科、让·洛林等欧洲Cult片大导的邪典片。它的复古基调深入骨髓,这主要归功于服化道的细致考究,如果不说这是2016年的电影,除非你看到片尾那部手机,否则很难辨识。在这个时代,想要拍一部完全拥有老片质感的电影,绝对是门学问。首先,要熟悉你想拍的电影流派,可以套用那个时代的壳来反映当下的议题。我们可以先来熟悉一下当时代关于黑巫术、撒旦和神秘主义的美国电影,当中最有名的就是波兰斯基的《罗丝玛丽的婴儿》(1968)。自从影片上映并引起轰动之后,与撒旦巫术有关的剥削电影蔚然成风,如《敦威治恐怖事件》(1970)、《女巫季节》(1972)、《西蒙国王的女巫》(1971)等,不过这些电影大都是由男性执导,片中渗透着女性胴体和暴力等眼球效应。这个子类型在80年代开始消逝,波兰斯基后来那部《第九道门》(1999)算是回潮之作。首先这片是用35毫米胶片拍摄的,采用的机器型号是KodakVision3250D5207,Vision3200T5213,镜头配备的是Arriflex35BL,ZeissSuperSpeedLenses。(信息来源:IMDB)美术是“复古电影”的重中之重,大环境做得好,演员自然也能沉浸其中。《爱之女巫》从外景到内景,再到各种陈设、道具的小细节,都做到了极致,并且它们能够填的特别满,没有一样是随便放进去的。准备工作绝非一朝一夕,单是这一点就相当感人。唯一让我不爽的是警员和警局,像是80至90年代的产物,略微出戏。要熟悉那一时期该类型流派的经典道具,塔罗牌占卜是70年代初期吉普赛女巫的经典道具(另一个道具就是水晶球了),不论是同类型电影《恶魔的血腥狂欢》(1973)还是《007之你死我活》(1973),塔罗牌都对女巫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女巫占卜的祭坛也是经典道具,印象中在赫苏斯·弗朗科的电影中看到过。虽然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摆设方式,但通常来说下图这种最常见。一张画有五芒星的圆形祭坛布,三根蜡烛,两个摆两旁,一个摆中间。然后是演员,需要找到符合时代气息的演员,他们的长相、气质尤为重要,然后通过化妆和表演去调。法国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在这方面就得心应手,无论是《艺术家》还是《OSS117》系列,都拥有匹配的演员。《爱之女巫》中除却少许角色,大部分演员都贴合60至70年代的人物特征,女主角甚至有点儿意大利女星爱云芬芝(EdwigeFenech)的feel。一旦这样的演员放入这样的情景之中,再上与之配戏演员的搭配,那种时代气息立刻扑面而来,包括片中吧台里的老侍应生都有一种老片里才会有的人物状态。演员的表演背后一定也有高人指点。导演技巧自然功不可没,导演一定要是该类型流派的死忠,会使用那一时代特有的手法,比如女主角开车的戏就完全采用老片中背投幕的处理。背投幕是在棚内竖一块底架牢固的半透明屏幕用于投放背景画面,屏幕后方放置投影仪,前方则依次放置用高流明布光照明的前景物件(演员、布景或交通工具等)和摄影机。实拍时,需让投影仪和摄影机的快门同步,随后再拍演员在背投动态或静态画面前的表演,摄影师适当采用大光圈,使背投画面在正片中略微虚化,以加深观众的视觉错觉。还需保证背投画面与摄影机内底片的色温一致,以免前后不搭。不过在70年代,驱车戏的合成技术已经有了实质性进步,《爱之女巫》还是采用这种老式背投幕的效果,更多是出于一种让你看出它在有意“复古”的效果。片中还有几场用来表现幻象、回忆的镜头,使用的是那种“焦点之外” “暗角”边缘效果,并使用一个主色调作出那种意大利老铅黄片(giallo)里才会出现的大胆用色,通常为红、黄、绿、蓝。女主角和大学教授的亲热时,摄影上用了彩色霓虹灯旋转效果和万花筒棱镜,以鲜艳的迷幻效果来表现教授此时的精神状态。视觉呈现上,符合那个时代“波普艺术”的处理。当然,这是罗杰·科曼在嗑药片《旅途》(1967)里玩剩下的。可见,参考那一时期名导名片的拍摄技巧,也固然重要。《爱之女巫》《旅途》《爱之女巫》《旅途》使用传统的转场方式,片中有两处蒙太奇转场令我印象深刻,由动作到物件的转化,做到了化腐朽为神奇。下图的快速的拉近摄影(zoomin)和求救者的惊呼大特写,是70年代意式恐怖片的惯用手法,可参考马里欧·巴瓦的铅黄电影。然后,再叠化到第二个场景中色彩艳丽的血腥象征,赋予一种近乎表现主义的风格,提供了纯娱乐的视觉意象。片中还有几处幕与幕的淡入淡出,加之选取的配乐恰到好处的结束,都是60年代美剧特有的转场方式。当然,在传达复古基调的同时,难免可以出于情怀去“致敬”某部心仪的老片(你们懂得,这是我的菜),这当然要视乎情节的发展,不可滥用。比如像极了《惊魂记》被警车跟随的开场:又如《异教徒》(1973)般的仪式和民众的疯狂举动:在借古讽今的核心层面上,还要知道你所表达的要点是什么,《爱之女巫》很大程度是女性对于男性只追求性欲的恐惧心理。女主角的出发点实际上是善意的,她是要用巫术颠覆性别歧视,是一个求解放的女人,虽然套用的仍然是60年代末性解放时期的那套东西,但加入了时下的语境。通常,用一段台词就可以说得清楚:“整个巫术历史都与害怕女性性表现相交织,女巫被绑在火刑柱烧死,是因为人们害怕女巫并非正当手段所勾起的性欲。后来人们用婚姻束缚女巫,迫使她们成为女仆、妓女和性幻想娃娃。她们想要什么无人问津。”“他们告诉我们,一个超理性且恬淡寡欲的男人才是正常,而女人的情感和直觉是需要被治疗的病患。他们认为男人和女人是不同的,真正的平等就在于这种不同。”一旦做到用传统躯壳反映当下的魂魄,即是成功的。否则,你的复古性做的再好也是毫无意义。本文版权归作者大奇特(Grinch)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