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冤狱》:一场醉酒让他离家23年

来源:噗噗影视 责任编辑: 更新时间:2022-10-29 01:08:39人气:0
印巴冤狱

视频印巴冤狱状态:正片年代:2016

主演兰迪普·弘达艾西瓦娅·雷瑞恰·查达达山·库马尔更新时间:2023-12-29 13:31:17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印度农民沙拉布吉特因为喝醉酒误闯印巴边界,被巴基斯坦游骑兵当做间谍以及恐怖分子进行逮捕,关押在巴基斯坦监狱将近20年,沙拉布吉特的姐姐花了大半辈子的时间试图营救弟弟,将他带回家乡。

lt;图片20gt;一位名叫萨吉特的旁遮普农民,在一次醉酒后,无意间跨越了当时尚未设置围栏的印巴边界线,因此被巴基斯坦军方逮捕,并被冤枉成巴基斯坦拉合尔爆炸案的主犯,致使他被关押23年,直至被暗杀。一场小小的醉酒,竟然导致一个人离家23年!这真是离奇!更可怕的,这还是一件真人真事!影片围绕冤案,讲述了萨吉特23年的狱中生活、其家人为案件四处奔走的经历、以及印巴政府的政治角力、双方民众的反应等等由个体至群体,由上层到下层的各种相关连锁反应,折射出紧张的印巴局势之下,仇恨的蔓延,对双方造成的创伤与痛苦。lt;图片19gt;两国的恩怨,我不详述了,主要是印巴分治以及三次印巴战争造成的,而目前也因为领土纠纷,依然处于不太良好的境地。政治角力下的两国政府这场冤案,双方的政府要付一半的责任!首当其冲的就是冤案制造方巴基斯坦政府,难以想象,这样重要的案件,居然会随便的定罪于一个从边界上捡来的醉汉。这其中,当然有官僚主义的懒散、不负责,他们想尽快抓到罪犯向民众交代,但更多的还是出于仇恨,两国本身的恩怨以及印度恐怖分子制造的爆炸案,让整个巴基斯坦包括政府,都处于极度愤恨的状态,这时的他们似乎看任何一个印度人都是仇人,随便抓一个都能解气,最关键,还能在印巴政治角力中,占据先机,因此,没有人认真去考究,萨吉特到底是不是真凶,他在狱中是被简单、粗暴的方式屈打成招的,其在狱中遭到的非人待遇,直接体现出巴基斯坦对印度的一腔仇恨。lt;图片17gt;lt;图片18gt;与此同时,印度政府也难辞其咎,自己的民众在国外遭遇如此苦难,竟然无人过问!当萨吉特的姐姐寻找高官求助,遭到的不是同情、安慰,而是冷酷的责难!官员责问为什么萨吉特要认罪!?这让印度政府丢了脸,在与巴基斯坦政府的角力中,落了下风!也正是因为出于政治角力的考量,印度政府在明知萨吉特被冤枉,也不去查找真凶,在抓到真凶之后,又速速释放,因为他们不想承认拉合尔爆炸案是一个印度人干的!这其中,当然有政客功利的考量,但更多的是一种抵触情绪,因为仇恨,印度政府不愿做出向巴基斯坦示好的举动。印度高官指责萨吉特给国家“制造麻烦”在仇恨的驱动下,两国政府的政治角力变成一场毫无道德、人性可言的斗气,他们忙着进行核试验互相较劲,也不愿去关注一个无辜生命的苦难。lt;图片14gt;lt;图片15gt;愤怒的巴基斯坦民众正如之前所说,两国本身的恩怨以及近期发生的恐怖袭击,让巴基斯坦举国愤怒,尤其是那些在恐怖袭击中的受害者家人。萨吉特的姐姐,通过各个渠道,向巴基斯坦喊话,甚至在巴基斯坦当中演讲,亲手奉上一张张证明萨吉特清白的文件证据,都无法浇灭民众心中的怒火,有受害者家人公开抵制政府释放萨吉特,并以全家自杀相要挟,简直不可理喻,错杀一个无辜的人,能帮他们讨回公道吗?显然,这些人已经被仇恨蒙蔽双眼,他们将自己的苦难,化为一腔愤怒洒下了十几亿印度人!lt;图片13gt;对印度人的这种无差别、非理性的仇恨,随着案件的一波三折,被越演越烈!2008年,印度孟买发生了恐怖袭击案,主犯被证明来自巴基斯坦,随后在印度被宣判死刑!这样一个符合公平、正义的判决,居然引发了巴基斯坦民众的不满,甚至喊道,“印度杀了我们的人,我们为什么要放他们的人。”因此进一步反对释放无辜的萨吉特,一个有罪的国人不该死,一个无罪的非国人就该死,这种逻辑已经奇葩到没有任何理性可言。巴基斯坦记者由于不敢违背民意,巴基斯坦政府在得知真相后,依旧不敢释放萨吉特,所以萨吉特的回家路走的如此艰辛,愤怒的巴基斯坦民众要付另一半责任。萨吉特绝不是孤例影片最后的字幕显示,截止到2015年7月1日,巴基斯坦关押着403名印度犯人,印度关押着278名巴基斯坦犯人,这其中不乏冤案,可见萨吉特案件不是孤例,不止一个印度人下了巴基斯坦的冤狱,甚至这种案件也不是印度单方面的遭遇,亦有不少巴基斯坦人下了印度的冤狱。影片的受害人是个印度人,因而愤怒的巴基斯坦民众成了罪人,反过来,当受害人是巴基斯坦人时,印度民众的表现又会如何?恐怕也好不到哪里去!不然双方的仇恨也不会一再的激化,这必定是双方使力的结果。两国政府会频繁抓捕对方的公民,一是双方角力时,都派出了间谍,这在片中也得到了体现,二来由于仇恨,导致小部分人走向极端,互相制造恐怖事件,可见抓捕行为是由于紧张局势造成的,而抓捕间谍和恐怖分子又确实是正当理由,只能说,当少数坏人混在多数好人中时,实在不易辨别,错抓、误判,几乎难以避免,而仇恨又让这种错误的概率成几何倍的增长,且得不到任何纠正的机会,对于那些下冤狱的人来说,他们是紧张局势的牺牲品,更是双方仇恨的牺牲品。lt;图片9gt;lt;图片10gt;不仅仅是萨吉特案件不是孤例,即便冤狱也不是双方仇恨的唯一副产品,仅片中提到的就有两起发生在两国的恐怖事件,至于片中没提及的,就不敢想象了,乱七八糟的副产品,像滚雪球一样,将仇恨不断的放大,也让两国无辜的受害人越来越多。lt;图片8gt;可以说,这起萨吉特冤案,从侧面反映了紧张的印巴局势之下,仇恨的蔓延,对双方造成的创伤与痛苦。大爱的升华本来我给这个电影打9分,但影片最后出现的正能量色调,让我毫不犹豫的打了10分。萨吉特在狱中吃尽苦头,却没有因此变得极端、激进,恰恰相反,由于自身的不幸,他对那些与自己有着同样遭遇的人,充满了的同情,哪怕那些人是来自巴基斯坦,他请求姐姐以后能以同样的尽心尽力,去帮助那些被冤枉关在印度的巴基斯坦犯人,这番恳求令人动容。我们从萨吉特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辉闪耀,他以爱的角度来解读自己的遭遇。萨吉特2013年在狱中被巴基斯坦极端分子买通的犯人杀死,死后的三年里,他的姐姐依旧在履行着萨吉特充满大爱的遗愿。许多在印度下冤狱的巴基斯坦受害人家属找萨吉特姐姐帮忙与萨吉特这个高尚的印度人相对的,还有一个高尚的巴基斯坦人谢赫律师,这位秉持正义的律师,坚持超越民族、国家的局限,仅仅为公平而奋斗,他主动为萨吉特辩护,给了萨吉特很多帮助和希望,他也因此招到了民众的抱怨和巴基斯坦塔利班的恐吓,但这都没能阻止他坚持理想,萨吉特死后,谢赫全家移民瑞典,继续着自己的大爱理想,成功为33名印度囚犯中的4位争取到了自由!lt;图片6gt;萨吉特和谢赫对双方人民释放的善意,是一种大爱的升华,它不但超越了民族、国家,更摆脱了被仇恨操纵的平庸,他们的精神才是解决印巴局势的正确方式,正如谢赫说的那样,“一个呼吁和平的声音要比一千个召唤仇恨的声音更响亮。”仇恨只会制造更多罪恶。lt;图片5gt;虽然,印度人在这桩案件中是受害者,但电影保持了客观的态度,而没有偏袒,并在后程强调了萨吉特的高度觉悟和谢赫的坚持理想,宣扬了大爱,起到了非常好的示范效应和引导作用,而避免让影片成为仇恨的传播工具。我一直很佩服印度电影中的正能量,哪怕是在充满血泪的故事中,印度电影人还是在坚持着爱的教育,而爱的教育永远比恨的教育,更能让人充满力量,我想正是如此教育,才会产生萨吉特、谢赫这样践行大爱的真实人物!相比之下,我觉得今年被大肆吹捧的韩国爱国电影《鬼乡》,实在不值一提,除了散播仇恨,这样的影片有什么正面意义呢?我真心的赞叹印度人的胸襟!影片的导演甚至在最后打出了这样字幕:lt;图片4gt;一场小小的醉酒,竟然导致一个人离家23年!这离奇么?不,在仇恨的煽动下,发生什么样可怕的事,都不算离奇,而这也正是影片给我们的告诫!惊艳亮相的艾西瓦娅·雷这次艾西瓦娅·雷让我们惊艳的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的演技,事实上,为了扮演好萨吉特姐姐的角色,她在片中保持了全程素颜,后半程更是造型沧桑,她充满爆发力的表演,让这个坚强的女性整个的生动起来,不论是怒斥、静坐抗议、哀求、伤心,各种情绪都被完美的演绎,有力的回应了当初质疑她不适合出演这个角色的人。相信这部作品,也将成为艾西瓦娅·雷职业生涯里一部重要的作品,它见证了一个美丽明星的蜕变。lt;图片1gt;lt;图片2gt;lt;图片3gt;经典台词:1,一个呼吁和平的声音要比一千个召唤仇恨的声音更响亮。2,就算怒火中烧,但哪怕尝试一次拥抱,你可能就会发现一个兄弟,而非仇敌。3,古兰经中写道,惩罚一个无辜的人,或杀死一个无辜的人,就是杀死全人类。——————————————————————————————————————想看更多有关印度电影的评论,欢迎订阅公众平台“Indianmovie”。

相关内容

(键盘快捷键←)   上一篇    下一篇  (键盘快捷键→)
手机扫一扫轻松打开
噗噗影视